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珍視彼此的獨特

下午聽了一場我所深深喜愛的作家的演講。她的書很好,文筆很舒服,演講的氣氛也很愉快!但令我很訝異的,聽完後竟有種莫名的掙扎,是心理的掙扎,我得承認我對演講內容其實有一層無法直接的領會和心急。
內容是以台灣為出發點,圍繞的是台灣的飲食特色,食器,精神,這一切,我都深深讚歎並且以身為台灣人為榮,她演講時臉上自豪的神情,我完全可以體會,我們身在這片土地上是何等幸福與榮幸!午後的這場分享,我竟完全跌入很深很深的思考中,思緒因為想了好多所以累得在回程的路上昏昏睡去,而一覺醒來卻仍舊不好受。
我掙扎的到底是甚麼,我不禁問自己。思緒回到演講一開始他提到的問題:台灣的飲食特色是什麼?接著腦中陸續蹦出了好幾個句子:作為台灣人,吃台灣的菜,用台灣的器物,過台灣人的生活........
這正是我掙扎的原因啊!短短幾句作者看似簡單的期望,其實是真正難以達成的。我夢想開一家餐廳,沒有menu,由我設計每日獨特的餐點,並為我的客人們細細解說食物背後的故事,使他們在用餐之際,也同時能了解自己吃的是什麼,回家又要怎麼做出簡單但滋味非常好的料理。因為我一直覺得,「好好吃飯」是一個漸漸被忽略的概念,全家人每天花一個小時在餐桌上一起用餐,聊聊今天好不好,發生了那些事,遇到了甚麼問題,大家一起解決,家的功能和氣息才能逐漸綻放。燭光下的一餐不論豐盛或簡單,因為家人彼此在一起,所以都成了美味的記憶。而餐廳中若能提供一個非常舒適的環境,簡短但內容豐富的解說和貼心的服務,客人會感到舒服並且渴望創造這種幸福感。
回到我所掙扎的點,作者在演講中期望傳達我們對自己國家的付出與發揚台灣的飲食文化,我想為自己的國家做些甚麼,想在餐廳中將這種用餐的氣氛.禮儀分享出去,不論吃的是哪一種風格的料理,好好吃一頓飯就是一種美的展現。但我同時又很擔心這樣做對台灣的飲食文化造成的改變。這樣做是不是忽略了自己?
但我突然想到的是,作者在演講中一再強調的,文化會隨著很多事務的更迭而改變,台灣本是一個被多次殖民的國家,飲食的文化其實已在不斷的變動中改了有改,融合並以嶄新的面貌再次重現。所以,面對現在許多新進的飲食風格,其實台灣正在融合並成為自己的文化。所謂台灣飲食文化,不就是在融合中蛻變出來的面貌嗎?!我們要做的其實是以寬廣的心胸面對!就算它融合了各國的風貌又有甚麼關係呢?她就是我們自己的文化嘛!
想到這,寫到這,我突然覺得輕鬆了起來,心理的掙扎的不見了,我害怕的是我不能為這個國家留下些什麼特色,但其實我已為她豐富了內涵與獨特!
喜歡一個人,喜歡她的文筆,但不代表我們必須認同她所有的思維!
我很感謝這個下午給我的啟發,也謝謝上帝給我的學習機會,我深知道不論到哪裡,做我自己定睛在上帝就對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