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8日 星期五
不要怕,一起釐清感受
我是一個戀家的孩子,愛家的情感,使我很懂得替家人付出表達我的愛。但對於回到台南爺爺奶奶家,卻在心境上有些掙扎。這和我的說法,看似矛盾的,有時不免令人懷疑,我戀的到底是什麼?
我曾計算過,一個月見面6天(三個週末),一年只有72天,加上過年的長假,最多80天,換算是兩個多月的時間,其實很少。那是在我對回家感覺掙扎的時刻做的計算。我期待透過數字,珍惜極少的相聚,減少內心的抗拒。
抗拒,就是這個詞了。我很清楚的感受心裡的掙扎,在每個回家前的夜晚,心裡的情感就隱隱被挑起。這是一個從小就很習慣的週末行程,抗拒,或許是來自我看它的"例行",好像變成"公事",因為每個週末都這麼做,新鮮感就在一次又一次的經驗中逐漸褪去。
小時候沒有感覺,記憶裡是玩樂的盡情。蛻變為一個少女,假日我好想待在廚房研究料理,在自己所安排的時間表中,過我充實有效率的生活。星期六上午我可以這麼做,但對星期天的不能盡情享受,常常悵然若失。因為要配合回家的時間,所以不能盡興。
我的戀家好像變成單一面相,Melody不解我的行為。催促著要回來的是我,拖延著不願回家的也是我。都是家,我的表現看來不應該。當然,回台南家後我很快能夠戰勝那種心情,家人的溫暖也讓我感到自在。
真正的拖延是我的心情,心底其實不認同回家後的時間安排。我該調整"例行公事"的心態,用新的眼光看待那種不能盡情情況,那也是人生要學的功課,當生命無法如自己預期時,仍要在限制中盡力盡情,那才是我所期待自己成為的--一個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再過幾年,上了高中.大學後的生活,才是我真正要體會無法常常回家的過程;我不能再每週乘著爸爸舒適寬敞的車回到台南。願我能夠珍惜這些經歷並不斷成長!
抗拒的心是成長過程的一個標記,我記下那其中的蛻變!
後記:寫完了文章,心情突然豁然開朗。找到抗拒的原因後,我感受滿滿自由與安全感。困在情緒裡不是我該做的,解決它並認清感受才是真正重要的。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